防水套管如何防水
文章來源:永旺防水套管 作者:防水套管 發布時間:2025-09-17 16:35:08 瀏覽次數:
防水套管的防水核心邏輯是阻斷水的兩大滲透路徑:一是套管外壁與墻體 / 樓板混凝土的縫隙,二是套管內壁與管道的縫隙。不同類型的防水套管(剛性、柔性、專用型)通過針對性的結構設計、材料選擇和密封工藝,形成 “雙重甚至多重防水屏障”,具體防水原理可按類型拆解如下:
無論哪種防水套管,防水的本質都是解決以下兩個問題:
- 外壁滲透:水從墻體 / 樓板外側,沿套管與混凝土的間隙滲入內側(如地下室外墻的地下水、水池壁的池水);
- 內壁滲透:水從管道外側(或內側泄漏后),沿管道與套管的間隙滲入結構內部(如管道冷凝水、介質微量泄漏)。
所有防水設計均圍繞 “封堵這兩個間隙” 展開,只是不同類型的密封方式和強度不同。
剛性防水套管的防水依賴 “外壁止水環錨固” 和 “內壁縫隙填充”,結構簡單但密封性穩定,適用于無振動、低水壓(≤0.6MPa)場景。
① 阻斷外壁滲透:止水環與混凝土 “一體化錨固”剛性套管的核心防水部件是
外壁焊接的 1-3 道止水環(環形鋼板,厚度≥10mm,寬度≥50mm):
- 安裝時,套管與鋼筋骨架固定,再與墻體 / 樓板的混凝土一同澆筑;
- 止水環嵌入混凝土內部,像 “鋼筋” 一樣與混凝土牢牢結合,切斷水沿套管外壁滲透的路徑 —— 水要穿過混凝土,必須繞過止水環,而止水環與混凝土的緊密結合無間隙,從而實現外壁防水;
- 止水環數量越多(如 2-3 道),外壁防水等級越高,可適配稍高水壓(如水池側壁)。
② 阻斷內壁滲透:密封膠填充間隙管道穿入套管后,套管與管道之間會存在 10-20mm 的間隙(套管內徑比管道外徑大 1-2 個規格),需通過
填充密封材料封堵:
- 常用材料:聚氨酯密封膠(彈性好,適應微小變形)、石棉水泥(剛性強,密封性穩定)、防水油膏(低成本,適用于非飲用水場景);
- 填充工藝:從套管兩端向中間分層壓實,確保密封材料填滿間隙且無氣泡 —— 密封材料固化后,與套管內壁、管道外壁緊密貼合,阻斷水沿內壁縫隙滲透;
- 補充設計:部分穿樓板剛性套管會 “高出樓板完成面 20-50mm”(如衛生間、廚房),形成 “擋水沿”,防止樓板表面積水直接從間隙滲入下層,屬于 “輔助防水措施”。
柔性防水套管在剛性套管的基礎上,增加了 “彈性密封圈” 和 “壓蓋緊固結構”,既能阻斷滲透,又能適應管道振動或熱脹冷縮導致的位移,防水等級更高(可承受≤1.6MPa 水壓)。
① 外壁防水:同剛性套管,止水環錨固柔性套管外壁同樣焊接 1-2 道止水環,與混凝土澆筑為一體,原理和剛性套管一致,解決外壁滲透問題 —— 這是 “基礎防水屏障”。
② 內壁防水:彈性密封圈 “壓縮密封 + 位移自適應”(核心差異)柔性套管的內壁防水是其核心優勢,依賴 “凹槽 + 橡膠密封圈 + 壓蓋螺栓” 的組合設計:
- 密封圈選型:采用耐水 / 耐油橡膠(如 NBR 丁腈橡膠,適用于污水、油類;EPDM 三元乙丙橡膠,適用于飲用水、高溫場景),密封圈截面為 “楔形” 或 “階梯形”,自帶彈性;
- 安裝密封:管道穿入后,將密封圈嵌入套管內壁的凹槽中,再用法蘭壓蓋(帶螺栓孔)蓋住密封圈,均勻擰緊螺栓;
- 彈性密封原理:螺栓擰緊時,壓蓋擠壓密封圈,使密封圈向兩側膨脹 —— 一側緊貼套管內壁,一側緊貼管道外壁,完全填充間隙,形成 “彈性密封面”;
- 位移補償能力:若管道因振動(如水泵出口)或熱脹冷縮產生小幅位移(軸向 ±5mm,徑向 ±2mm),彈性密封圈會隨管道同步形變,始終保持與套管、管道的緊密貼合,不會因位移導致密封失效(這是剛性套管做不到的,剛性套管填充的密封膠是剛性的,位移會導致縫隙開裂)。
③ 高端升級:雙密封圈 + 密封膠雙重防護對于高水壓(如 1.0-1.6MPa)或高密封需求(如食品廠、制藥廠),柔性套管會設計
兩道密封圈,且在兩道密封圈之間填充密封膠,形成 “彈性密封 + 剛性填充” 的雙重內壁防水,進一步降低滲漏風險。
人防套管在剛性 / 柔性防水基礎上,針對 “戰時沖擊波、毒劑滲透” 強化設計:
- 外壁強化:止水環增至 2-3 道,且厚度≥12mm,與混凝土錨固更牢固,抵抗沖擊波導致的套管與混凝土剝離;
- 內壁密閉:增加 “密閉肋”(加厚鋼板)和 “防護擋板”—— 防護擋板平時開啟(方便管道通行),戰時關閉,與套管內壁的密封膠條貼合,形成 “物理密閉屏障”,阻斷毒劑沿內壁滲透;
- 抗爆設計:套管整體采用厚壁鋼管(壁厚≥16mm),能承受 0.1MPa 以上的沖擊波壓力,避免套管變形導致密封失效。
防腐套管的防水核心是 “避免腐蝕導致的密封失效”—— 普通碳鋼套管在酸堿環境中會生銹,導致外壁與混凝土間隙擴大、內壁密封圈被腐蝕破損,因此需通過材質升級實現防水:
- 外壁防腐:采用不銹鋼(304/316L)或碳鋼襯塑(內壁襯聚四氟乙烯 PTFE),避免介質腐蝕套管外壁,確保與混凝土的錨固間隙不擴大;
- 內壁密封耐蝕:密封圈采用氟橡膠(FKM)或 EPDM 三元乙丙橡膠,抵抗酸堿、鹽霧侵蝕(如化工車間的硫酸溶液、污水處理廠的含氯污水),避免密封圈老化破損導致滲漏。
穿屋面套管針對 “雨水垂直沖刷 + 倒灌” 優化:
- 高度設計:套管高出屋面完成面 150mm 以上(屋面有保溫層時需更高),形成 “擋水沿”,防止雨水沿屋面坡度流入套管間隙;
- 頂部防護:套管頂部安裝防雨帽(或防水卷材收頭),雨水直接被防雨帽導流至屋面排水系統,不接觸套管與管道的間隙;
- 內壁密封:采用柔性密封圈(屋面管道受溫度影響大,熱脹冷縮明顯),避免位移導致密封失效。
無論結構設計多完善,安裝不當仍會導致防水失效,核心安裝要求包括:
- 套管定位準確:安裝時確保套管與管道同心,避免管道偏移導致內壁間隙不均勻,密封膠 / 密封圈受力失衡;
- 混凝土澆筑密實:澆筑時振搗到位,尤其是止水環周圍,避免混凝土空鼓,導致外壁出現微小縫隙;
- 螺栓均勻擰緊:柔性套管的壓蓋螺栓需 “對角均勻擰緊”,避免密封圈局部受力過大破損、或局部未壓實出現間隙;
- 密封材料適配:根據介質選擇密封膠 / 密封圈(如飲用水用食品級密封膠,油類用耐油橡膠),避免材料與介質反應失效。
簡言之,防水套管的防水是 “結構設計(止水環、密封圈)、材料性能(橡膠、密封膠)、安裝工藝” 三者共同作用的結果 —— 針對不同的水壓、振動、介質環境,通過優化其中一個或多個環節,實現 “零滲漏” 的防水目標。
相關文章:防水套管如何防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