柔性防水套管的密封件如何安裝?
文章來源:永旺防水套管 作者:防水套管 發布時間:2025-09-29 19:35:31 瀏覽次數:
柔性防水套管密封件(核心為橡膠密封圈)的安裝需遵循 “精準定位→均勻壓實→動態適配” 原則,重點把控密封圈安裝方向、壓蓋受力平衡及間隙密封,確保適配管道位移的同時杜絕滲漏,具體步驟如下:
安裝前需確認部件狀態與預埋基礎,防止因前期問題導致密封失效:
- 核對密封件參數
- 檢查密封圈材質(如 EPDM/NBR/FKM)是否匹配介質(如水 / 油 / 酸堿),尺寸是否與套管、管道適配(密封圈內徑 = 管道外徑,外徑 = 套管凹槽內徑,誤差≤1mm)。
- 檢查密封圈外觀:無破損、無氣泡、無老化裂紋(尤其是高溫場景用硅橡膠,需確認彈性是否達標)。
- 清理套管與管道
- 清除套管內壁凹槽、管道外壁的混凝土殘渣、鐵銹、油污(可用砂紙打磨管道外壁至光滑,用棉布擦拭套管凹槽),避免雜質導致密封圈變形或密封間隙。
- 確認套管預埋狀態
- 檢查套管是否垂直 / 水平(偏差≤3°),翼環與混凝土結合處無裂縫,套管兩端超出墻體 / 樓板表面≥50mm(方便后續壓蓋安裝)。
以最常用的 “O 型橡膠密封圈 + 壓蓋螺栓” 結構為例,具體操作如下:
- 用手將密封圈緩慢嵌入套管內壁的環形凹槽中,確保密封圈完全貼合凹槽底部,無扭曲、無偏移(若為唇形密封圈,需注意唇部朝向介質壓力方向—— 如管道內介質從左向右流,唇部應朝左,壓力越高密封越緊)。
- 大口徑套管(DN≥400)可在密封圈外側涂少量中性潤滑劑(如硅基潤滑脂,禁用機油 / 黃油,避免腐蝕橡膠),輔助嵌入但不影響密封。
- 兩人配合將管道平穩穿入套管,穿入過程中保持管道與套管同軸,避免管道傾斜刮擦密封圈(若管道外壁粗糙,可在管道端部纏一圈光滑膠帶,減少對密封圈的磨損)。
- 管道穿至設計位置后,轉動管道 1-2 圈(緩慢),確認密封圈未被擠壓至凹槽外,且管道與套管間隙均勻(圓周間隙差≤0.5mm)。
- 將壓蓋(帶螺栓孔)套在管道上,對準套管法蘭的螺栓孔,插入全部螺栓(螺栓需涂抹防銹脂,避免后期生銹無法拆卸)。
- 用手擰緊所有螺栓至 “輕觸壓蓋” 狀態(預緊力一致),確保壓蓋與套管法蘭平行,無傾斜(可通過觀察壓蓋與法蘭的間隙判斷,圓周間隙需均勻)。
- 采用 “對角對稱擰緊法”:按 “1→3→2→4” 的對角順序(假設 4 顆螺栓),用扭矩扳手分 2-3 階段擰緊(禁止單顆螺栓一次性擰死)。
- 第一階段:所有螺栓擰至設計扭矩的 50%(如設計扭矩 20N?m,先擰至 10N?m);
- 第二階段:所有螺栓擰至設計扭矩的 80%;
- 第三階段:所有螺栓擰至設計扭矩(扭矩值參考套管規格,如 DN100 套管螺栓扭矩約 15-20N?m,DN300 約 30-40N?m)。
- 擰緊后檢查壓蓋:無明顯變形,密封圈無從間隙擠出的痕跡,管道可輕微軸向移動(±5mm),確保位移時密封件仍能貼合。
安裝完成后需通過測試確認密封可靠性,避免后期滲漏:
- 靜態密封測試
- 向管道內注入清水(或對應介質),加壓至系統設計壓力的 1.1 倍(如設計壓力 1.0MPa,加壓至 1.1MPa),保壓 30 分鐘。
- 觀察套管與管道間隙、壓蓋與套管結合處:無滲水、無水珠,即為靜態密封合格。
- 動態位移測試
- 手動推動管道做軸向伸縮(±5mm)或徑向偏移(±3mm),模擬實際使用中的振動 / 沉降;
- 再次加壓測試,若仍無滲漏,說明密封件能適配位移,動態密封合格。
- 高溫工況(≥150℃,如蒸汽管道)
- 密封圈選用硅橡膠 / 氟橡膠,安裝時避免用手直接接觸(可戴耐高溫手套),防止汗液中的油脂加速橡膠老化;
- 螺栓擰緊扭矩需比常溫低 10%(高溫下金屬螺栓熱脹冷縮,避免后期松動)。
- 強腐蝕工況(如酸堿管道)
- 密封圈選用氟橡膠 / PTFE,安裝工具(如扳手)需無油污,避免油污污染密封圈導致腐蝕;
- 壓蓋與套管法蘭之間可額外墊一層 PTFE 墊片,雙重防腐蝕密封。
- 大口徑套管(DN≥500)
- 密封圈需分 2-3 段拼接(拼接處用專用膠水粘牢,接口錯開管道受力方向);
- 螺栓需用加長扭矩扳手,確保每顆螺栓擰緊力一致(可標記螺栓擰緊順序,避免遺漏)。
要不要我幫你整理一份柔性防水套管密封件安裝操作流程圖?圖中會標注關鍵步驟、工具型號、扭矩參數及檢查要點,你可直接對照流程現場操作,減少安裝失誤。
相關文章:柔性防水套管的密封件如何安裝?